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兔妈笔记

六百多篇日志,一千多张照片,一个小孩长成了。

 
 
 

日志

 
 

海克的愤怒  

2017-01-16 04:13:06|  分类: 一滴滴牢骚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整个圣诞节和新年期间,我没有和海克或者凯歌联系,我自己忙得团团转。

今天,我一个在科隆的老同学给我寄来一则邀请,说科隆有华人庆祝春节大型演出,免费入场。我想到我还受着海克之托要给凯歌一个春节节目,于是把这消息转给了凯歌。凯歌很快回信说,她父母说让她下周三回国,而且不再来了,已经和德国机构商量好了。原因是她遇到了难民的骚扰和盯梢,她和父母都感到危险。

凯歌不会对这里的生活满意,这个在我预料之中,所以我没追问到底为什么,(说难民盯梢或者怎样的,我们这个城市没有过这样的案例),只是预祝她一切顺利。

 

过了几个小时,海克打电话给我。海克在圣诞节期间数次来电,我都没有接到。这次接到电话,以为是她告诉我凯歌回国的消息,结果想不到是听到了一番痛彻肺腑的倾诉:

凯歌到今天早上为止,没有跟她说过半句德语,每天只在三餐时候出现,用一句“Hello” 完成交流。然后就在房间里关着,不参加他们家庭的聚会,不打扫自己的房间,不管家务,不关心他们的日常作息习惯,不参加海克千辛万苦为她争取来的语言学习课。“跟她解释圣诞节是什么样的节日全无意义,她在圣诞节没有表现半点感谢之意,只是炫耀她的贵重手机。为这手机你来德国做什么?说德国不安全,你那里就没有任何罪犯?今天不是雪后初晴嘛,我们全家出去散步,她拖在后面,人在心不在,半点也不参与。”

 海克说她感觉这孩子是自愿被关的囚犯,而他们作为寄宿家庭的职责就是监狱看守,定期叫她吃饭,赶着她放风。

 

意外,尽管知道凯歌不很想学习德语,也看不起德国学校的教学.但是记得她说她很喜欢她的寄宿家庭啊?

把这一点告诉海克,又引来了海克的委屈:“不要出门,不要上课。认为德国学校的功课都是小儿科的话,你该把几句讲了这么久的的问候语学会啊?看上去她完全不喜欢德语和德国人,她来只是应付父母亲的安排。”

 

明白了,海克感到自己被耍了,一厢情愿地伺候了一个根本对他们没兴趣的小孩。

 

我倒是理解凯歌不愿意跟他们一起活动的原因,她觉得学德语难,反正不是考试科目,没有学的必要。可是不会那语言又在那环境里,那只有能躲则躲了。

可我觉得凯歌的态度,没有一丝一毫想感激机会,学点什么,增加知识储存的主动性。这样子当交流生,活受罪啊。

 

海克质问最多的就是动机问题。她问凯歌为什么申请参加来德国交换学习。她的塔里克为了去中国实习,自己申请、张罗、争取,仅仅为了取得一个超过一个月的中国签证,他就不得不和共同申请去中国的同伴再三跟中国大使馆周旋。在上海期间,他其实是从吃饭到气候到工作环境都不适应的,但是他努力克服,还用幽默的口吻每天在博客中检讨。

 

我在想,参加这种交流活动,在中国恐怕父母的意志才是主导的。学生本人要做的,只不过是把一切都“熬过去”。本愿要学习或者实践的学生人数大概不多。因为无独有偶。我在本地认识的小王同学,最近也参加了学生交流活动。他选择了去加拿大住四个月,虽然吃不习惯,但积极参加学校和寄宿家庭提供的各类活动,觉得自己收获很大。他说:在加拿大学校里另有四名中国直接过去的交流生,他们都既不说英语也不交学校里的朋友,天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打电动玩手机,出手阔绰,目中无人,……他为他们感到羞耻。

 

海克说感到非常难以理解的是孩子的教养。

她不理解凯歌15岁了,怎么没有丝毫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房间都不会收拾,还拒绝承担打扫自己使用的厕所这样最起码的家务;

(因为这是保姆才做的!)

 

海克不理解她在看到别人为她做了这么多之后,怎么能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

(那是因为自己有能力或地位,而不是因为别人的奉献。)

 

海克不理解凯歌根本还不能听懂德语,就能判断出德国学校比中国差劣好几年?中国人的谦逊和好学之心呢?

(中国长久以来的传说里,对德国的中小学教育就是言之凿凿这么标榜的。)

 

海克不理解:当大家期待凯歌能在中文方面给塔里克一点帮助时,凯歌说“外国人永远不可能学会中文”,而没有一点点的宽容和耐心态度;后来知道凯歌在到海克家之前换过四户人家了,那四户人家中也有一家有孩子喜欢中文,因为凯歌的态度,把那孩子气得再不要听到中文,转学日文了。

(很多中国的孩子基本不会用宽容,是因为老师就喜欢训斥和贬损。)

 

海克特别不理解的是:父母怎么能这样轻易地给小孩奢侈品?而且,当她看到凯歌的行李箱过小,大部分衣物不能塞进去时,她说她可以帮凯歌把衣物寄去中国。凯歌却说那些衣物她在中国用不到,可以扔掉。

海克很气闷:既然她如此富有,如此不在乎烧钱,为什么她还要拿着奖学金来德国,而不把这个名额留给对德国有兴趣,乐意学德语的孩子?为什么她如此吝啬于给寄宿家庭一点点表示感谢的小礼物,或者是为寄宿家庭所在地区做些小事情,小共享?再或者用你多得不知道怎么挥洒的钱为身无分文逃难的难民们捐献些什么?

(我有钱,我要让你们知道你们家这些破烂我看不上;我轻装走才像有钱人,衣物我不在乎,就是在乎,我也不能外国人面前丢这个份啊。况且我们家有钱我支配,凭什么要用于慈善或者公益?给你们礼物,那你们也得把我伺候高兴了才行啊。)

 

括号里都是我替凯歌说的腹诽,不是凯歌说的,也没告诉海克。


海克给中介组织写反映信了。看了海克的“诉状”,字里行间也明白了那姑娘其实是个被当官父母宠坏的不懂事的孩子。她在家有清洁工有两个保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理所当然,所以她那“两米长的头发”她自己伺候,掉满地头发却还必须海克来打扫;她吃完饭饭碗一丢就不见人影;她五个星期不洗澡却每天用很多时间在梳妆上;她没对寄宿家庭表示半点谢意却在行前给自己家人买了许许多多的奢侈商品……。

海克一家尽管富有,却是自己勤俭也教育子女凡事重视勤俭,他们和大多数德国家庭一样认为对自己的事情必须亲历亲为,海克家可以说是朴实的典型,他们家四个孩子,都是自己挣钱买车和考驾校,中学期间就自己联系勤工俭学。我记得刚认识他们时乔文五年级不到11岁,我们办圣诞慈善义卖会结束时,乔文会自己拿扫把来打扫教室。海克认为收拾自己的居住领地这是起码的自立,懂得感激和乐于分享是起码的教养。

冲突太大啦。

  评论这张
 
阅读(180)|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